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我校秉持“固本强基、青蓝共辉”理念,深入实施“青蓝工程”,将其视为涵养优质师资、驱动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引擎。“青蓝工程”聚焦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全链条,以“师徒结对”为基石,以多元活动为载体,以成果验收为标尺,系统构建“传、帮、带”长效育人机制,努力构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本学年青蓝工程活动在学校领导的统筹规划与鼎力支持下,在全体师徒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师徒结对,共筑成长之基
(一)精准匹配,明确职责
开学初,教研室依据青年教师的学科、教学水平以及教学经验等因素,选聘58位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业务能力精湛、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担任师傅,并进行精准匹配。并隆重举行了“青蓝携手,匠心筑梦”的庄重师徒结对仪式,学校领导为师傅们颁发聘书,师徒共同签订《长汀一中“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协议书》,明确双方职责与考核目标,为后续深度互动奠定坚实基础。师傅需在教学常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方面对徒弟进行悉心指导,助力徒弟尽快适应教学工作,提升教学能力;徒弟则需虚心向师傅学习,积极主动请教,按照要求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二)榜样引领,激发动力
骨干教师作为师傅,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投入到传帮带工作中。他们不仅在教学上倾囊相授,还在师德师风、职业规划等方面为徒弟树立榜样。师傅们严谨的治学态度、扎实的教学功底以及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忱,深深感染和激励着徒弟们,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进取精神。
二、过程活动,夯实成长之路
(一)常态化听课评课,促进教学相长
师徒间常态化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徒弟每周至少听师傅两节课,学习师傅的教学设计、课堂组织、师生互动等方面的经验与技巧;师傅每周至少听徒弟一节课,课后及时进行评课,从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语言的表达等多个维度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听课评课,师徒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二)定期开展教学研讨,分享教育智慧
以学科组为单位,定期组织师徒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围绕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如课程标准的解读、教材的整合与处理、教学模式的创新等进行深入探讨。师徒们各抒己见,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育智慧,在思维的碰撞中拓宽教学思路,提升教学能力。每周备课组活动开展教学研讨,形成了浓厚的教研氛围。
(三)组织教育教学讲座,提升理论素养
学校邀请校内外教育专家、名师为师徒们举办教育教学讲座,内容涵盖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班级管理、教育科研等多个领域。通过讲座,师徒们及时了解教育前沿动态,更新教育观念,提升教育理论素养。
三、岗位练兵,提升教学能力
(一)开展教学基本功比赛,锤炼教学技能
学校举办了教学基本功比赛,包括教学设计、课件制作、课堂教学、教学反思等项目。青年教师们积极参与,在比赛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学技能和专业素养。通过比赛,不仅检验了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还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促进了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
(二)举办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学习优秀经验
挑选部分骨干教师和优秀青年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观摩展示。他们精心设计教学方案,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打造出一堂堂精彩纷呈的示范课。观摩教师认真学习,课后进行交流研讨,总结优秀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四、青年创优,展现成长风采
(一)开展青年教师创优活动,培育高素质教师队伍
我校以培育高素质青年教师队伍、提升教学质量为目标,扎实开展青年教师创优活动,为青年教师成长精心搭建多元发展平台。
片段教学比赛中,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踊跃投身其中,围绕指定课题潜心打磨教学设计,在10分钟的展示舞台上各展风采。他们或是创设趣味情境快速抓住“学生”眼球,或是巧妙设置问题启发深度思考,多数教师精准锚定三维目标,灵活运用多样教学手段,注重课堂互动。经学科评审小组严格把关,部分表现突出者获得进阶生态课堂创优课的机会,有效锤炼了教学基本功与课堂驾驭能力。
生态课堂创优课阶段,参赛教师以“345生态课堂”模式为指引大胆创新。通过“三单教学”激活学生学习内驱力,将“四层素养”深度融入教学全程,借助“五维生态”营造活跃课堂氛围,物理实验探究、语文小组研讨等教学实践,显著提升了学生课堂参与热情。
教学设计与反思环节,教师们提交的设计方案要素完备、特色鲜明且不乏创新思考;教学反思中,他们细致梳理课堂得失,深入剖析问题根源并提出改进策略,为教学能力提升积累宝贵经验。
综合各环节表现,52名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被评为2024-2025学年校优秀青年教师,成为群体标杆。学校对其进行表彰,充分发挥榜样引领作用,激发全员比学赶超的教学热情,有力推动整体教学质量提升。
(二)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竞赛,斩获佳绩
积极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县、市、省级各类教学竞赛,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在参赛过程中,师傅全程指导,从教学设计的优化、教学课件的制作到课堂教学的细节处理,都给予悉心的帮助和支持。青年教师们凭借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创新的教学理念和出色的课堂表现,在各级各类教学竞赛中屡获佳绩。
(三)支持青年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提升科研能力
学校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鼓励青年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师徒共同申报课题,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深入探索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师徒分工合作,查阅文献资料、开展调查研究、撰写研究报告,共同解决研究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参与课题研究,青年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本学年,师徒共同申报并立项县级课题50项。
五、学年验收,检验成长成果
(一)徒弟汇编县级论文,展现专业思考
按照学年验收要求,每位徒弟需汇编一篇县级论文。在师傅的指导下,徒弟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确定论文选题,深入开展研究,精心撰写论文。论文内容涵盖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等多个方面,展现了徒弟们对教育教学的深入思考和专业见解。经进修学校组织专家评审,122篇论文在县级以上刊物发表。
(二)师徒申报县级课题,深化教学研究
师徒同时申报一项县级课题,以此推动教学研究的深入开展。在课题申报过程中,师徒共同查阅文献资料,进行课题论证,制定研究方案。课题研究紧密结合教学实际,聚焦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通过行动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目前,已有50项县级课题顺利开题,研究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三)师徒同题异构公开课,促进教学交流
开展师徒同题异构公开课活动,师徒就同一教学内容,依据各自的教学理念、教学风格和学生实际,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展示。公开课结束后,组织全体教师进行评课研讨,分析比较师徒教学的异同点,总结优点与不足。通过同题异构公开课活动,促进了师徒之间的教学交流与切磋,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学期末验收共开展师徒同题异构公开课103节。
六、未来展望
回顾本学年青蓝工程活动,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个别师徒之间的交流还不够深入,活动形式还可以更加多样化等。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完善青蓝工程活动机制,加强对师徒结对工作的管理与指导,丰富活动内容和形式,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更加有力的支持。
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长汀一中青蓝工程将继续秉承“青蓝携手,薪火相传”的理念,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为学校的发展、为教育事业的进步贡献力量。相信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长汀一中的教育教学质量将不断提升,谱写更加辉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