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课堂教学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探究
长汀一中 李文炜
2000年1月,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订稿)》,将旧的课程计划中活动类课程发展成以“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笔者经过多年的摸索及学习认为,研究性学习既是一门课程,更是一种方法。目前,各地从课程的角度展开研究性学习的探索,对落实新的课程计划是必要的,但如果从方法的角度探讨研究性学习在学科教学中的实施,似乎更有价值。既然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目的主要是改变学与教的方式,那么,这种改变必须在学科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实现,现行的教学方式才可能有根本改变。因此,在开发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同时,必须注重学科课程在教学形式和内容上向研究性学习的借鉴。为此笔者就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研究性学习做了一些探索。
一、课堂实施研究性学习教学的理论基础
我们的“课堂实施研究性学习教学”的研究目标是通过课堂教学,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科知识为载体,构建一种适合学生探究的学习环境,在教师创设的研究性学习环境中,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动脑”和“动手”探究,培养学生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发展学生问题解决意识和能力,最终使学生学会如何进行学习。从教育心理学来看,我们认为,课堂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建构主义学习观。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主动的行为,是以先前建构的知识为基础的。由于每个个体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因而学习者是基于自己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以及赋予这些经验的意义来建构自己的知识。建构主义学习观重视学习者自身的经验和自我发展,强调教师要提供“真实的学习环境”,所谓“真实的学习环境”是指知识生成的环境要与知识运用的环境尽可能接近,这样学习的知识才是适用的、有效的。教师的责任就
是创造含有丰富信息,使学生能够在其中积极思考、探究和进行知识建构的真实的学习环境。 此外,我们要构建一个体现学生的主动性、社会性、情境性的学习环境,这离不开其他的教与学理论的指导,包括奥苏贝尔的“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理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等。
二、课堂实施研究性学习教学的环境设计
任何一种学习活动都必须在一定的学习环境下进行,研究性学习亦如此。我们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采取研究性学习方式,关键在于教师要创设适宜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环境。本课题,从整合教材等多种学习材料、创设尽可能真实的问题情境、开发多媒体技术、形成合作学习氛围、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等方面设计研究性学习环境。
(1)整合教材等多种学习材料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向学生提供要学习的领域知识的教学材料通常只有课本,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学方式往往是以教师为主的“启发式”,我们很难仅仅通过单一的教材来在课堂实施研究性学习这一新的教学方式的活动。为了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激发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培养他们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我们在创设研究性学习环境时,从多角度、多渠道来整合学习材料,该材料包括教材、实物、增设实验、有关问题的背景知识和模拟微观世界的动画等。例:在学习“原电池的原理及应用”时,我们增设了:把石墨棒与锌片用导线外接一个小灯泡后插入酸性的高锰酸钾溶液中,学生看到小灯泡发光、一节干电池也使小灯泡发光,学生自然得出原电池的概念。在学生完成对照实验:把锌片和铜片不连接及把锌片和铜片连接在一起,分别同时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对照观察实验现象和把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在一个检流计的两个接线柱上,然后同时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观察指针是否偏转后,我们又增设了模拟微观世界的动画,并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自己归纳出原电池的原理。这时,学生热情高涨,教师适时提出研究性学习课题“形成原电池的条件是什么?”(以后,我们将在实践中创设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的学习环境),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我们给学生提供多种材料及试剂,让学生设计装置图,并用大屏幕显示参考图,让学生一并完成实验(看检流计指针是否发生偏转),然后学生讨论、发言,学生
很快归纳出形成原电池的三个条件。整节课,学生探究问题高潮迭起,堪称成功的案例。
(2)创设尽可能真实的问题情境 学习总是离不开一定的情境,知识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才有意义,只有让学生在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中,甚至尽可能在实际任务中获取经验和建构知识,才能使学习者掌握知识并学会运用知识。因此,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应尽可能与知识被应用的实际情境接近。我们的做法是:教师尽可能在课堂上展示与现实中专家解决问题相类似的探究过程,提供问题的原型,并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尽可能真实的问题情境”可来源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可以是教师模拟的问题情境,可以是实际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情境。例,在学生学习“铝及其化合物”时,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实验室只有相同质量的铁、镁、铝以及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请设计较合理的途径制取氢气,在实验装置设计中必须注意什么问题?这个问题是模拟现实生活,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学生懂得铁、镁、铝、水、盐酸、氢氧化钠等物质,哪些反应能放出氢气,并能够计算出相同质量下哪种金属反
应放出氢气最多,还要根据成本核算出哪种方案最经济,最终做出决策。这个问题的特点是开放的,没有唯一的、标准的答案。
(3)开发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综合应用于学科教学中,在研究性学习环境下,我们强调,要将教学内容形象化、直观化,能刺激学生的多个感官,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能提供丰富的思维加工素材,便于学生探究,有利于学生形成全方位的知识“图式”。
(4)形成合作学习氛围 在课堂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教学中,我们强调的合作是“师生合作”和“生生合作”,要形成合作学习氛围的关键是建立良好的课堂人际互动关系。如何能形成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呢?卢家楣先生在其著作《情感教学心理学》中,提出关于“师生情感交融的关键和艺术”的观点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我们的体会是:教师的角色就是和学生共同探究的合作者,是丰富信息资源的提供者,是真实任务的展示者,是学生探究活动的支持者以及学生遇到学习困惑时的帮助者,学生的角色是知识的积极建构者,是通过小组合作式学习。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是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不同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的理解,通过学生之间的交往、合作能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 除此之外,教师要创设一种尊重学生的观点、问题的氛围和环境,以鼓励学生提问、概括,用激励来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
(5)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在研究性学习学习环境中,也离不开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研究表明,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有相当大的导向作用。传统的教学评价侧重于选拔鉴别,侧重于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只用纸笔测验的单一方式给每一位学生分数,导致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为取得高分,学习环境则是一味地解答试题。研究性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评价应侧重于激励学生,侧重于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可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重在评价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问题解决等多方面的探究能力,其评价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我们做了如下一些尝试,初步建立了一种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例如在新学期开始时,学生组成4~6人的学习小组,教师公布课堂评价计划,具体如下:以一个章节为单位,在学习该章节前,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对这一章节的任一内容查阅资料,写成小论文形式,教师给每一小组打分,小组成员享受同等待遇,占20%。一般基本分是16分,有自己观点,或能提出问题的都给予满分——20分,优秀的论文或设计在上课前教师安排2~3分钟时间让学生演讲。 在上课期问,教师从学生能否提出问题、能否解决问题方面给学生打分,占20%。在学完每一章后,教师要求每一位学生自己整理知识,给每一位学生打分后,以小组为单位,计算平均分,占10%,优秀的则可贴在教室里展示。每一章的测验成绩占50%。最后,从上述四个方面给某一学生计算一章节的分数。实践证明,上述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是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保障,对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有一定的帮助。当然,教师在设计研究性学习环境时,还应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学科知识和经验,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和个性差异,否则就会脱离学生实际,达不到所期望的教学目的。
三、收获与反思
通过尝试上述研究性学习方式的教与学,学生感觉时间流逝特快,看图片、谈设想、提方案还意犹未尽,而且学生不再受课堂探究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自己将课堂途径中所学到的知识,迁移到课外,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引出课题??瓮猓芄恢鞫樵淖柿?,自主解决问题,学生的探究能力得以发展,学生的学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改变。同学们喊出“我们是学习的主人”。
从近两年的实践中,我们看到,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在不断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在不断提高,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备课活动中,首先考虑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发展作为教育教学的首要目标。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到,教师的观念和素质是制约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
本课题我们虽已取得了一定的收获,但还需不断完善。今后,本课题中,我们将对以下几个方面作进一步的研究。①推广现阶段课堂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成果,如研究性学习环境的设计、教学策略,并将课堂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评价表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完善,以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课堂教学策略。②根据学校的发展规划以及培养人的目标,突出对人文精神的养育,开发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编写研究性学习教材,开发多媒体技术,将多媒体技术更多地整合于课程中。③在研究中我们切实感到,学生的学习策略是影响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个关键因素。今后,我们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促进学生良好的学习策略的形成,特别是反思能力。此外,研究性学习是以问题为中心,因此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将是我们今后研究的重点。④进一步完善具有研究性特色的多元化评价体系,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以确保研究性学习的开展。